中医里的肾(中医里的肾虚)

发布时间:2023-11-15   来源:特色健康网   编辑:健康君
字号:

大家好,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中医里的肾这个问题,中医里的肾虚很多人还不知道,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!

本文目录

  1. 肾有哪些作用?
  2. 中医里的“髓”,具体只什么?
  3. 中医的肾是睾丸还是肾脏?还是像经络一样在解剖学上根本不存在?
  4. 中医所说的“肾虚”到底是怎么回事?就是指“肾”这个器官吗?

肾有哪些作用?

这个肾在人体的器官里起到一个多重要的作用,肾大部大概就位于人的脊柱中部,形状就像咱们蚕豆那样的一个形状,大小就跟咱们人的拳头那么大个。

然后如果病人来了之后说腰疼,肾是否出问题了,这个是需要专科的医生来鉴别的,不是所有的腰疼都是跟肾有关系的,要排除是不是有腰肌的问题,有没有腰椎的问题,最后才会让病人,进行一些相关的肾脏的检查。

那肾其实就是,跟咱们的一个过滤器一样,它起到一个非常强大的,一个过滤作用,每天24小时,不停地在清洗咱们的血液,让身体内产生的过多的水分,以及新陈代谢产生的废物排出,这样大多数废物排出,没有多余的水分,人才能够正常地工作,才能够维持人、机体、水、电解质、酸碱度的平衡。

我是肾病医生张全乐,有需要的咨询的点我头像或评论留言,

中医里的“髓”,具体只什么?

“肾主骨生髓”是中医辩证施治的基本概念,我们可以逐一分析!●髓suǐ

在古汉语词典中有三种解释:1.骨头的空腔中像胶状的东西:骨髓、精髓等。2.像骨髓的东西:脊髓、脑髓等。3.植物茎的中心部分,由薄壁的细胞组成。如:髓结。

说文解字的解释是:骨中脂也。从骨隓聲。意思是:髓在骨内,脂性成分,与骨为一体,发声“隓”。

中医里面,内经中引入髓的概念,“髓”具体指的是奇恒之腑“脑、髓、骨、脉、胆”中的髓。包括骨髓、脊髓和脑髓,皆由肾精所化生。肾主骨、生髓、上通于脑。肾精禀赋先天,受脾胃濡养,它的盛衰,不仅影响骨骼的发育,而且也影响脊髓和脑髓的充盈。脊髓上通于脑,脑由髓聚而成。(这些古文化在现代医学,特别是解剖学的发展中,不断的被证实,相信科学没有错,迷信科学很危险!科学能够证实的我们欣然接受,证实不了的不要妄加揣测,要看实践效果!)。

●肾

位于腰部,左右各一,在五行属水,与膀胱相表里。肾藏精(包括“先天之精”和后天受之脾胃五脏濡养所生的“后天之精”),精可化气,通过三焦布散全身。肾的精气可促进机体的生长、发育和生殖;还是机体物质代谢和生理功能的原动力。精,到底是什么东西呢?精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,也是人体生长发育及各脏腑器官生理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。精,广义概念:一切精微和生理作用十分重要的物质;狭义来讲就是生殖之精。精在肝脏为肝精,在心为心精,在脾为脾精,诸如:肺精、肠精、胃精、胆精、肾上腺精、胰腺精、生殖之精等,各个脏腑的对身体产生强大生理作用的物质都可称之为精!方便西医大夫理解:诸如肾上腺皮质类激素和髓之类激素、甲状腺素、甲状旁腺素、胰岛素、胰高血糖素、胸腺内分泌激素、肾素、血管紧张素、活性维生素D、促红素、胃泌素、胆囊收缩素、肺表面活性物质以及生殖激素等等。上面列出的所有物质都是对人体极其重要的精微物质,汇集为肾精,进而促进骨髓和脑的功能!故:五脏六腑化气生精,汇聚生髓,而脑为髓海!非常不形象比喻人体万剑归宗:所有小溪、河流终汇聚成长江、黄河,最后奔流到海!而大海的水汽不断蒸腾和渗透又汇聚成千上万的河道,所有水系都可沟通、交流!因为身体如此奥秘和神奇,远非河道这么简单,因才疏学浅,找不到更形象、贴切的比拟,所以说“不形象”。

●脑

中基中讲“脑居颅内,由髓汇集而成”。如:《灵枢·海论》:“脑为髓之海,其输上在于其盖,下在风府”。意思是:脑是髓海,它的输注要穴,上在百会穴,下在风府穴(现在的人们如果有不明白经络的自己回去多研究研究吧)。关于脑为髓之海,张景岳有记述:“凡骨之有髓,惟脑为最巨,故诸髓皆属于脑,而脑为髓之海。”这个也很好理解,髓与脑的成分一样,都是脂类,是精华汇聚成型为脑,功能主宰一切,为最高统帅。故《素问·五藏生成篇》:“诸髓者,皆属于脑。”在西医解剖学中,所有末梢神经网络汇集成型,进入脊髓,神经元上行入脑,故脑为髓海是有解剖学物质基础的!脑髓目前的认知是脑内神经元和神经营养因子!我想大家应该明白脑与髓的关系了吧?

●髓的功能如下:

1.充养头脑:脑为髓之海,“诸髓者,皆属于脑”。脑得髓养,脑髓充盈,则元神之功旺盛、耳聪目明、体健身强、身体轻劲有力;否则,胫酸乏其功能失常,不论虚实,都会表现为听觉失聪、视物不明、嗅觉不灵、记忆减退、腰胫酸软、感觉异常、运动失;或小儿发育迟缓、囟门迟闭、身体矮小、智力动作迟钝等症状。

数千年来,中医都是应用“肾生髓,脑为髓海”的理论指导临床实践,通过补肾来防治痴呆和提高记忆。然而,这一理论的生物学基础尚未有系统的论述。补肾中药特点是增强细胞能量代谢、神经营养因子表达和胆碱能神经元数量与功能,减少神经毒素生成,从而促进神经元的再生。

最近有一篇较新的文献报道,科学家发现骨骼能够分泌与大脑交流的激素,骨骼作为沉默旁观者的时代结束了!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,骨细胞分泌的LCN2蛋白,不仅能够诱导胰岛素分泌,而且可以穿过血脑屏障,作用于下丘脑并抑制食欲!这一发现不仅证明了骨骼的内分泌功能,而且揭示了一种此前未知的食欲调节机制。相关成果发表于2017年三月份的《自然》杂志(MosialouI,ShikhelS,LiuJM,etal.MC4R-dependentsuppressionofappetitebybone-derivedlipocalin2[J].Nature,2017,543(7645):385-390.)。

2.滋养骨骼:髓藏骨中,骨赖髓以充养。骨骼得到骨髓的滋养,则生长发育正常,才能保持其坚刚之性。若骨髓失养,就会出现骨骼脆弱无力,或发育不良等。解剖学中:髓内营养系统是髓内的重要血供来源,还能供给骨皮质的内2/3或更远的一些部位,并且穿过内环骨板与中央管中的血管形成吻合支。

3.化生血液:“是以圣人陈阴阳,筋脉合同,骨髓坚固,气血皆从”(《素问·生气通天论》)。中医学早就认识到骨髓是人体的造血器官,可以生血,为化血之源。如今骨髓造血功能人尽皆知,是集造血、免疫和骨代谢调控为一体的中心!越琢磨越觉得老祖宗很神圣、伟大。为啥人家能“猜”到呢!

所以还是那句话“圣人之道,不宜妄加揣测”,想评论可以,先去研究,等到了同一频道后再点评!伟人说的好:古为今用,西为中用!创造民族医药品牌!需要每一个努力的你!加油!

中医的肾是睾丸还是肾脏?还是像经络一样在解剖学上根本不存在?

古代中医所称的“肾”,就是当代解剖上的肾脏器官。

《难经》四十二难:肝重四斤四两,左三叶,右四叶,凡七叶,主藏魂。心重十二两,中有七孔三毛,盛精汁三合,主藏神。脾重二斤三两,扁广三寸,长五寸,有散膏半斤,主裹血,温五脏,主藏意。肺重三斤三两,六叶两耳,凡八叶,主藏魄。肾有两枚,重一斤二两,主藏志。胆在肝之短叶间,重三两二铢,盛精汁三合。

《难经》写的清清楚楚,肾有两个,重一斤二两。其他五脏大小甚至结构也都有描写,比如肝有多少叶,肝跟胆的位置关系等等。

再看看当代《中医学》课本:“肾,位于腰部,脊柱两旁,左右各一。肾脏外形椭圆弯曲,状如豇豆。”(《中医学》P55)

从古至今,中医的器官都是指的实体器官,没有古代医书描绘脏腑的时候不描述解剖形状,也没有古代医学家认为脏腑不是解剖器官的。

至于为什么当代中医都大逆不道地认为“中医五脏不是解剖器官”,仅仅是因为他们发现古书描述的器官功能都跟实际功能对不上,又不想认错,搞的幌子而已

中医所说的“肾虚”到底是怎么回事?就是指“肾”这个器官吗?

是的!中医所谓的肾指的是一个系统,而西医所说的肾,是指肾脏器官本身!中医有一个说法是“男人常阳虚;女人常阴虚。”这是从男女身体构造及各自功能所能引发的对身体的影响。肾虚分为肾阳虚,肾阴虚。实际上男人也有肾阴虚的,那么女人也存在肾阳虚的,还有阴阳两虚的人!中医理论对这个问题有详尽的解释,实际生活中怕冷的人大部分肾阳虚,那反过来怕热的人就是肾阴虚为多。当然所谓肾阳虚,肾阴虚还有许多各自表现的症状。如果仅仅是了解一下,就是这么简单。假设身体有不适的话,那就去中医院让医生给看看,那样会更好一些!

关于中医里的肾到此分享完毕,希望能帮助到您。